近日,一则关于CBA赛制可能迎来重大变革的消息在篮球圈不胫而走,据透露,中国篮协不仅计划将比赛时间从现行的单节12分钟改为与国际篮联(FIBA)一致的10分钟,还拟在每场正式比赛后增设一个时长为10分钟的“第五节”,专门用于锻炼在常规时间内出场机会有限的年轻球员,这一被称为“效仿新西兰篮球联赛Rapidleague模式”的提案,迅速引发了俱乐部、媒体与球迷的多方关注

这一改革构想的背后,是中国篮协希望以CBA为杠杆,撬动中国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升级,事实上,关于CBA是否应与FIBA规则全面接轨的讨论,自2023年起便不绝于耳,时任中国男篮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就曾指出,CBA比赛时间长但强度不足,导致球员在国际赛场上难以快速适应节奏,而在世界杯失利后,亦有俱乐部管理层直言,将比赛压缩至40分钟,有望提升球员专注度与比赛强度,从而增强联赛的整体竞争力

然而,真正引发热议的并非比赛时长的调整,而是那个略显突兀的“第五节”,据了解,这一设想借鉴了新西兰篮球联赛在2023年推出的“Rapidleague”模式,新西兰方面将这一节次安排在赛前,旨在兼顾比赛内容、年轻球员锻炼与赛事资源的高效利用,形成一种“加量不加价”的观赛体验,而新西兰U17男篮在2024年国际篮联U17世界杯中斩获第四名,阵中绝大多数球员都有过Rapidleague的参赛经历,也被视为该赛制成效的有力佐证

尽管如此,不少CBA俱乐部总经理对此仍持审慎态度,在他们看来,新西兰并非传统篮球强国,其赛制创新刚起步,成效是否可持续尚待观察,而CBA本身已设有CBDL(中国篮球发展联赛)作为年轻球员的练兵平台,再于职业联赛中增设“第五节”,是否属于画蛇添足?有俱乐部代表坦言,目前虽未收到正式通知,但“风声”已至,且语气中透露出篮协决心已定,俱乐部唯有接受的意味

纵观CBA多年来的改革历程,从主客场制到赛会制,从外援政策到比赛时长,几乎无一不伴随着争议与尝试,而此次“第五节”的提出,再次将联赛改革推至舆论中心,笔者认为,任何赛制的调整都不应脱离其根本目标,是否真正有利于球员成长、是否提升比赛质量、是否推动中国篮球整体发展,新西兰的案例虽具启发性,但各国篮球土壤、联赛体制与人才结构不尽相同,简单照搬未必能收获同等效果

在这一系列讨论中,那位向媒体透露风声、并积极推动与国际接轨的“篮协人士”,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改革意识与责任担当,尽管外界对具体措施或有异议,但其背后推动中国篮球进步的初心值得肯定,他不仅在尝试打破固有思维,引入国际经验,也在不断试探行业反应,寻求最优路径,这种在体制内仍保持开放思维、敢于试错的姿态,正是中国篮球在低谷中亟需的行动力

诚然,改革需要勇气,但也需程序正义与科学论证,CBA已于数年前实现“管办分离”,重大决策理应由董事会与股东会共同商议,即便在授权期内,程序上的透明与民主,仍是保障联赛健康发展的基石,篮协在推进任何赛制变动前,若能充分听取俱乐部、球员、教练与市场等多方意见,进行系统评估与局部试点,或能最大程度凝聚共识,降低改革阻力

中国篮球的振兴之路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,无论是赛制创新、青年培养,还是联赛运营、国家队建设,都需要持续而稳健的推进,而“第五节”这样的议题,或许正是中国篮球在探索中前行的又一个脚印,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既接轨国际、又契合国情的CBA,一个真正能成为中国篮球人才摇篮的职业联赛
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,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4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备2023012987号-4